运用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
椎动脉型颈椎病,是因椎间隙变窄,骨质增生,关节囊松弛,内平衡失调,压迫椎动脉或因软组织的疤痕劳损,刺激交感神经,使椎动脉痉挛,缺血引起的以眩晕头痛为主症的疾病,称为椎动脉型颈椎病.
一、一般资料
本组病例为21例,男为6例,女为15例。年龄最小为25岁,年龄最大者58岁,平均年龄46岁。20岁至29岁,1例;30岁至39岁,4例;40岁至49岁,7例;50岁至58岁,9例。病程最长者12年,病程最短者为3个月。本组病例均为脑力劳动者,其中办公室人员10例,会计8例,电脑工作者为3例。
二、症状及检查
21例均有眩晕,均于颈椎旋转或后伸时出现并加重,颈椎停止旋转或后伸眩晕消失,可伴有头痛、颈肩痛、耳鸣、胸闷心悸、恶心、猝倒、血压改变等。其中伴颈肩痛9例,伴单侧或双侧上肢麻木7例,伴心悸、胸闷4例。颈椎触诊,多普勒,影像学检查。x 射线正、侧、斜位其中颈椎生理弧度变直11例,反张2例,;颈椎向左偏歪3例,向右偏歪6例;齿状突左偏1例,右偏4例;椎间隙变窄13例,寰椎后结节上翘2例,钩椎关节增生12例,颈椎唇样增生2例。多普勒检查,椎—基底动脉血流量减少5例,正常2例。3例行。颈椎CT扫描颈椎间盘后突:C3~42例,C4~51例,C5~61例。颈椎造影2例,显示C2~3椎动脉受压1例。
三、治疗原则和手法操作
治疗原则:
疏通经络、行气活血、整复错位。解除神经和血管的压迫,恢复颈椎的平衡。
手法操作:
1、患者取坐位,医者站其侧后方,头颈前曲,使颈部充分暴露。医者一手扶其头部,另一手由上往下推、摩颈项部数遍;然后用小鱼际滚肌筋,多指拿揉后颈部数分钟。以达到放松肌肉、活血化瘀、解痉止痛之目的。
2、姿势同上,医者立其后方。用手拇指在颈部两侧即项韧带弹响剥离处为重点,交替做揉法、拨法、点按法数遍。然后揉点风池、风府、哑门、天柱、大杼、肩井等穴各半分钟。以达到疏经通络、拨离粘连、改善局部新陈代谢之目的。
3、患者取坐位,医者立于后方。用两手拇指按于两风池穴上,两手中指按于两太阳穴上,同时用力向上顶按1-2分钟,然后双手分别在两侧肩中部做多指拿揉法数遍。以达清醒头目、疏通气血之功效。
4、颈椎生理弧度变直或反张的整复法 以变直颈椎中点(通常为C4)棘突为定位点,以左拇指指腹压C4棘突向前,右手托起下颌,在往上牵提的同时,左拇指指腹用力顶C4棘突,可反复进行3~5次,有时可听闻一声清脆的关节摩擦声,提示变直或反张的颈椎生理弧度已得纠正。
5、患者仰卧,医者坐于床头,双手拇指分推前额部数遍;双手拇指按揉头部督脉经、膀胱经和胆经路线3-5遍。然后用大鱼际在头两侧做揉法和双掌对挤法数次;点按印堂、神庭、率谷、百会、四神聪等穴各半分钟。以达镇静安神、清醒头目之功效。如有恶心呕吐加按内关、足三里穴;耳聋耳鸣加听宫、听会穴。
6、患者仰卧位,医者坐于床头。左手拖起下颌部,右手拖起后枕部,嘱患者两手抓住床边,颈部放松。医者双手同时用力向上牵引拔伸1-2分钟。然后放松牵引,缓稳地将头部向左侧旋转至最大限度时,两手交错用力轻巧地一搬,此时可听到清脆的响声。然后两手交换,再将头部转向右侧至最大限度时,双手交错用力,轻巧地一搬,又可听到清脆的响声。此法用力要轻巧,不可粗暴,一般先搬患侧,再搬健侧。以达到调整颈椎结构,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的作用。
四、疗效标准及效果
1、标准
显效:头晕、头痛等症状完全消失,能参加各种体力活动。有效:头晕、头痛大部分症状消失,颈部略有不适不需用药,能参加一般体力活动。无效:头晕、头痛各种体征不缓解。
本组病例中,治疗时间最长者47次,最短者12次,平均25次。其中,痊愈:9例,占42.86%,有效:11例,占52.38%,无效:1例,占4,76%。
五、讨论
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,疗效满意,复发率较低,值得推广。
根据我多年的临床经验,并通过对2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,认为以下这些原因可影响椎动脉的供血:
1、因寰枢椎解剖结构改变,齿状突偏歪,寰椎后关节上翘.或因椎间隙狭窄,椎动脉与颈椎的长度之比被破坏,致使椎动脉迂曲,椎关节骨质增生,可直接压迫椎动脉,椎间孔缩小,压迫椎间动脉,上述原因均可使椎动脉扭曲,管腔狭小,引起供血不足。
2、少数患者无骨质异常,却有临床症状,这是由于软组织长期劳损疤痕,刺激交感神经,使椎动脉痉挛,缺血,此类患者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。
3、个别患者发病部位较高,颈椎X光张口位提示无骨质异常变化,但枕骨边缘部有压痛,这是由于寰枕关节活动范围灵活,寰枕筋膜及周围的肌肉长期受到牵拉,形成劳损疤痕,刺激压迫椎动脉,此类患者摇头时可能出现头晕症状。
骨质增生软组织劳损疤痕,均可刺激压迫椎动脉,产生临床症状,而骨质增生的程度与临床症状的轻重,不完全成正比。共同的发病特点:发病缓慢,形成疾病的时间较长。按摩疗法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作用在于:解除颈部肌肉痉挛,修复软组织损伤,纠正异常的解剖位置,整复小关节移位,增宽椎间隙, 恢复颈椎正常生理弧度,伸展被扭曲的椎动脉,从而解除对椎动脉的刺激和压迫。增加椎动脉的血流量,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,使气血运行畅通,消除临床症状与体征。
六、预防措施
1、注意颈部保暖,防止颈部受凉,低头工作时间不宜过长,防止肌肉疲劳。
2、枕头的高低对颈椎病的发生十分重要,一般以低枕为益。因为高枕易使关节囊及韧带紧张,血管迂曲,血流不畅。一般仰卧时以低枕为好,侧卧时可适当高些。注意纠正不正确的睡眠姿势,防止病情复发。
3、恰当的功能锻炼对提高疗效很有必要。可做颈部的前趋、后伸、左右侧弯,左右旋转活动或进行颈臂功练习。注意运动范围应由小到大,动作不宜过快。颈部的功能锻炼可预防颈椎病的发生,有利于颈椎病的恢复和疗效的巩固。